顧發祥今年96歲,身體依然硬朗,尤其是在談起抗戰經歷時,顧老難掩激動之情,八十多年前的抗戰歲月在這位老人腦海中留下了永不磨滅的記憶。
1945年1月自愿參軍時,顧發祥還不到16歲,在華東軍區(新四軍)司令部通信連當司號員。“嘀嗒嗒嘀……”時隔80年了,這些旋律顧發祥仍記憶猶新。顧發祥介紹說:“那時,司號員一般都是由剛入伍的年輕人來當。”學習吹號并不是一件簡單的事兒,每天天還未亮,顧發祥就起床練習。在談及當時部隊對年輕人的關心時,顧發祥特別提到一個小細節:“每次下令吹號前,部隊都會給我們一個生雞蛋來補充營養。號吹得響,才能鼓舞士氣嘛!”普通司號員一般需要學習一年才能勝任工作,顧發祥只學習、訓練了5個月就順利出師。
1945年5月,顧發祥擔任華東野戰軍七縱隊司令部通訊員,主要工作是為部隊傳遞機要文件。“當時挑選通訊員非常嚴格,最重要的前提是政治可靠。”說起當通訊員,顧發祥感到頗為自豪。抗戰期間,顧發祥所在的部隊采取游擊戰術在縣城、鄉鎮與鬼子周旋,進行多次殘酷戰斗,仗一打完部隊就走。當時通信條件十分有限,重要文件的傳遞就靠通訊員來完成。顧發祥身上帶著手槍、手榴彈和刺刀,一行兩人經常光著腳,冒著生命危險穿過鬼子的封鎖區。“戰況太緊張了,部隊情況隨時在變化,如果不在預計時間內把機要文件及時送達,部隊就已經開拔到其它地方了。所以我的時間非常趕,經常光腳抄著崎嶇小路,忍著腳底鉆心的疼痛,一跑就是十幾公里甚至幾十公里,送到后要及時返回。”顧發祥這樣描述當時工作的緊張和艱辛。
抗戰勝利后,顧發祥成為29軍85師253團警衛員,并于1948年入黨,參加淮海戰役、解放上海、福建剿匪等戰役。解放戰爭期間,獲三等功一次,四等功多次;1955年,榮獲解放獎章。1968年,顧發祥開始在七二二所工作,直到1984年離休。
| 責 編:寧湘舒
| 一 審:高紅梅
| 二 審:項 麗
| 三 審:甘豐錄
| 來 源:集團公司黨群工作部/七二二所